昨天去参加答辩了。上周一,我收到信息,说是周六参加9人答辩。之所以有这样的机会,说来话长,教研室7人,一人五月间外调一年,一人生病住院,答辩委员会要最少5人,所以我忝列其中(由此可见,地球没了谁都照样转)。当日即收到6本论文,周五去学校又拿到另外3本。这几天我可都是认真读论文来着,没有顾上干其他的。
怀揣着一颗惴惴的心,扛着9本精美装订的论文,我就去了。我的紧张不亚于那些学生,虽然自己经历过自己的答辩,也给别人作过记录什么的,对于答辩的程序是很熟悉的了,但是面对一本论文,该怎样提问,该提怎样的问题,我还真不知道。我的性格,偏于被动,不擅提问,这回从答辩人变成提问人,还真不容易啊。特别是,9本论文中有7本非我所擅长。
昨天早八点半开张,到十二点半上半场结束,答辩5人,下午两点开始,到五点半结束,答辩4人。因为人数较多,答辩形式不同于我所经历过的。这里是先个人陈述,然后老师提问,学生出场准备,下一人继续,这样陈述和提问在前半场,后半场回答。这样的好处是不会因提问和回答在某一人身上纠缠太多时间。记得以前有过回答不清而多次提问,或有争议问题时老师们自己热议起来的事情。
我拿着笔,象个学生一样,坐在那里,做每事录,主要是记同事们所提问题。这是我学习提问的过程呀!总体来说,对比我所提问题,同事们提问有这样几个主要方面,一,章法问题,主要是论文结构、内容分布、前后衔接、材料引证等方面,二、方法论问题,研究的材料有何局限、方法可否发展、对于现实有何意义,三,具体到论文的概念细节的处理。而我主要是提第三类问题,具体细节里有没有硬伤之类,偶尔提及文章中不能前后呼应的研究内容,老实说,对于论文该怎么写,就是大的章法和方法论方面我还真是不怎么注意。看来以后自己写论文也该注意着点儿。
答辩的会议室里飘浮着劣质办公家具的味道,一天下来,不说提问,光是那个味道,已经让我头痛了。